返回

明月清风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8章 攻心战1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且说徐达常遇春二元帅,领着二十五万北伐雄师,由苏北进入山东境内,每到一处宣导队就把讨元印檄榜文到处张贴,各种标语口号:

    “驱逐胡虏、恢复中华!”

    “迎接王师、北伐中原!”

    “立纲陈纪、救济斯民!”

    “废除驱口农奴制度!”……

    舖天盖地到处张贴,众士兵一路髙唱“满江红”的歌,雄纠纠、气昻昻地踏入齐鲁大地,北伐军崭新的服装、旌旗,明晃晃的刀枪,整齐的军容,威武的将士,严明的纪律,引来了沿途的百姓观看和欢迎。有两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站在人群里,高兴地流着眼泪说:“大兄弟,在我们的有生之年,还能看到我们的王师囬来了,我们就算马上死去,我们也心安啦!眼睛也可以闭得紧紧的。……”

    另一个老头用拐杖杵着地,眯着眼睛说:“对,你看我们的王师多么威武雄壮。可惜,我老啦!要是回去三十年,我也会去参加王师,打元鞑子去。”旁边一个年轻人打趣地说:“大爷,你去当士兵是老了些,但你可以报名去当将军或者统帅什么的。”

    一个士兵边走边大声说:“老大爷,你就安心养老吧!我们的统帅徐达才三十八岁,皇上才四十岁哩。”

    “小兄弟,皇上呌什么名字?”老头大声问道。

    士兵举起右手大指姆骄傲地说:“大明朝皇帝朱元璋。”

    两个老头听了,高兴地欢呼起来:“大明朝万岁!朱元璋万岁!”

    周囲的群众听了,也跟着欢呼起来。

    确确实实,朱元璋在南京登基,建立起大明王朝,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,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将士的士气,也激发了北方元占区人民的信心和热情,北伐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,秋毫无犯,受到了北方人民的支持和欢迎。很多年轻人纷纷要求参加北伐队伍,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大军,北伐军所到之处,势如破竹,很快占领了山东很多城市、州、郡、县。

    当时,徐达常遇春率部来到沂州城下,致书给守城将领都元帅王宣,令其速降,王宣和其子王聪想用诈降的办法拖延时间,一面向南京献降书,一面快马飞报大都,乞救兵援助,反复无常,他们的诡计被徐常二帅识破,徐达领兵攻城,王宣父子被常遇春擒住,斩于沂州城下。于是,其他诸城如峄州、莒州、海州、沭阳、日照、赣榆等地纷纷来降。

    徐达乘胜北进,取益都、下东平、降东河、拔济南、陷济宁、夺莱阳、克维坊、平烟台、攻威海、占文登、收青岛,凡有大军至而死守的,都让佛郎机炮说话,顷刻间城墙坍塌,明军即攻入城。故各处守将不是闻风遁去,就是解甲迎降。

    皇上令康茂才率数万人从大运河运送各种物资援应北伐军,令廖永忠、俞通海从海上运粮草到山东各地,所以北伐军兵精粮足,威焰顶盛。于洪武元年三月底,山东全省尽属大明朝所有。

    随后徐达常遇春分师进入河南,克永城、归德、许州直至陈桥。这时汴梁守将李克彝联络陈桥守将左君弼、竹昌二将,形成一个犄角之势,准备对抗明军。

    这个左君弼骁勇善战,远近闻名,乃中原第一虎将,共领兵十五万,摆开决战的架式,单等徐常大军到来。

    徐达不敢怠慢,忙将李、左、朱三人联合抗明的情况飞报皇上,皇上急召群臣商议对策。部将廖永忠出班奏道:“陛下,这个左君弼不是别人,他就是巢湖边庐州城巨富左君弼,家有六十多岁的老母和年轻的妻子,为人最孝,此人武艺髙强,十分凶悍。皇上难道忘了,当年在巢湖中堵我们的水路就是他。此人向来桀骜不驯,死心踏地地追随元朝。如要收复此人也不难,只要把他老母抓到南京来,再修书一封,左君弼就会来归降。”

    皇上听了说道:“那就请廖将军去一趟庐州,把左母一家人请来。”

    廖永忠听了拱一下手说道:“臣愿往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对廖永忠说道:“请廖将军注意:是请来,不是去抓来,抓来就把事情办坏啦!”

    皇上强调地说:“对,是去请,沿途不可失礼,具体事宜请廖爱卿和先生一起商量个方案,总之是去请,请来算你大功一件。”

    廖永忠在出发前特地去见刘伯温,说道:“先生,皇上让我去请左母,怎么请呢?请先生教我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说道:“这个容易,你附耳过来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就在廖永忠耳边说了一阵,如此如此,这般这般。……

    廖永忠听完大喜,遂领计而去。廖永忠带上三十个士兵,昼夜兼程来到庐州城,天刚黎明,廖永忠很容易打听到左家住址,就先派十人打扮成元兵的模样来到左府,只见有六个元兵模样的人,正在抢掠左家财产,把左母和左妻和两个十岁左右的儿子共四人,押上了一个大马车,廖永忠的假元兵情知有异,他们忙上前招呼这六个元兵:“兄弟们,你们的动作好快,你们是哪部分的?你们顺利吗?”

    六个元兵领队回荅道:“我们是大都兵部派来的,让我们六人把她们送到兵部去,这次回大都我们可以

第148章 攻心战1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